- 最后登录
- 2021-1-21
- 在线时间
- 10854 小时
- 论坛积分
- 12973
- 注册时间
- 2004-12-31
- 阅读权限
- 200
- 帖子
- 1128
- 精华
- 19
- UID
- 1

- 论坛积分
- 12973
- 在线时间
- 10854 小时
- 最后登录
- 2021-1-21
- 精华
- 19
- 帖子
- 1128
|
发表于 2020-12-4 18:28:55
|显示全部楼层
我们常呼吁父母们要做“有远见的父母”,那到底如何才能做到“有远见”呢?
有一则小故事。男孩问爷爷:“读书到底有什么用?”
老人放下手中的活儿回答:“拿上煤篮子,跟我去打水吧。”男孩听后便照做了,可没等他到家,篮子里的水都流走了。
男孩不解地问:“竹篮打水,不是一场空吗?”老人回答:“你觉得没用?你再看看。”
男孩这才恍然大悟,原先脏兮兮的煤篮子已经干净如新了。其实读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,从小阅读了大量、优秀书籍的孩子更爱思考、他们的内心也更加充盈。
但如果孩子就是不爱读书,怎么破?
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兴趣,不追求功利,才能替他选好书;其次,言传身教很重要,家长经常读书、分析和思考,孩子耳濡目染,自然就会爱上读书。
在纪录片《福原爱: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》中,我们可以看到,在她成功的路上,妈妈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不仅教会了她打球,还教会了她尊重礼仪和规则。
福原爱4岁那年,打败了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,当她高兴得不知所措时,妈妈指着远处说:“去握手,握手。”她用这样的方式提醒女儿,谨记赛场礼仪。
当福原爱因为发球不规范而痛哭时,妈妈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向那边的叔叔(教练)道歉,说下次一定好好发球。”她用这种方式告诉女儿:要规范自己的动作,这是对对手、规则的尊重。
“就算只有四岁,但规则就是规则。”
很多家长会问,孩子的童年很重要,难道不应该给予“快乐教育”吗?
家长注重孩子的快乐是好事,但一定要明白:只有建立在规则上的爱,才是真正的爱。只有从小遵守规则,长大后才能尊重规则、心有忌惮,而不是为所欲为!
在公园里看到这样一个情景:
一个大约5、6岁的男孩看到别家孩子在吃冰淇淋,于是大喊:“我要吃冰淇淋!”再接下来,无论妈妈怎么劝都没用,男孩一怒之下,把玩具朝着妈妈的脸扔了过去。
拧不过孩子,大约10分钟后,妈妈买回来了冰淇淋,男孩的脸上又重现了笑容。
父母尽力地爱着孩子,为什么孩子仍不满足呢?原因就是,总能时刻得到满足的孩子,很难学会爱人,并且一旦无法被满足,还会心生怨恨。
教孩子学会爱人,光靠说教是没有用的,因为爱的教育需要潜移默化、以身作则。父母们要爱自己的父母、爱身边的弱小群体,孩子才会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慢慢地具备同理心,心存感激地面对世界,善待他人。
家长们,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,想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,那么请从小抓起,让孩子多读书、守规则、学会爱。今后不管是走入校园,还是走向社会,他的人生道路会更加平坦,他也会更加快乐和幸福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