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期间,家长们终于有时间好好关注孩子的学习了,但是越关注、问题反而越多。比如最近经常有家长问:“孩子做题就像撞大运一样,这样对吗?”“适当的让孩子背些单词不行吗?”“孩子不会做题是因为听不懂题干。”等等......
这一个个的问题让我们觉得胆战心惊,如果孩子被家长的想法带歪了,那真是后悔莫及啊,所以我们赶紧出了三大秘籍——“看新课视频秘籍”、“听随堂录音秘籍”、“做配套测评秘籍”,手把手、一字一句地教家长如何引导孩子。 关注LILY英语公众号的家长会发现,最近的文章大多都是围绕着“习得”、“学得”,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只有家长把“习得”原理彻底搞明白,才能实现举一反三,否则还是会不经意就带着孩子走到“学得”的老路上,汉语干扰就像病毒一样,很容易就侵蚀掉孩子的“习得”能力。 那么,如果还有家长对于“习得”、“学得”,“傻傻”分不清楚,今天我们就来一语道破天机!
到底什么是母语式习得?
其实我们每一个人,都曾用习得法成功地习得过我们的母语——汉语。我们之所以能成功习得母语,就是因为没有其他语言的干扰。没有这个“捣蛋鬼”,我们就能在汉语环境中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,潜移默化地习得了汉语思维,由于整个过程是无意识的,所以我们无法总结出母语到底是怎么学会的。 所以“语言习得”有两大特点:1.无障碍;2.无意识。 如果你刻意的、有意识地去学一门语言,比如背单词、学语法、翻译等,会越学越错,因为中间总有个“捣蛋鬼”——汉语干扰,使障碍加大,违反了无障碍、无意识这两大特点。所以目前传统,应试,假素质的英语教学全部是“学得”,全部违反了语言学习规律,全部是错误的。
那么“学得”能不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?关于原理小编不再多作赘述,咱们直接看结果就不言而喻了吧。 如果部分家长还是坚持认为语言就是要“硬学”,认为“学得”是正确的,那么只能遗憾的通知您:您的孩子来错地方了。道不同不相为谋啊。LILY英语二十多年来,极度恐惧的就是在孩子学习过程中,家长本人就充当了“病毒”的角色,硬拽着孩子往“学得”的路上走,使孩子无力招架,最后倒下。我们拦就要吵架,不拦孩子又学不成,真是太难了! 那么孩子怎样才能进入母语式习得状态呢?
整个过程只需掌握住一个原则:“排汉”,即排除汉语翻译干扰。如何做到呢? 1. 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,所以不能学习记忆单词、语法等零碎的知识点,而是要给孩子英语环境,英语信息量要大、并能让孩子无意识的进入到事情的因果关系中。 2. 刚开始不能精确理解,而是要处在连蒙带猜的状态中。那么猜的是什么?蒙的是什么?就是事物的因果关系。语言黄金期孩子的天分其实就是能连蒙带猜地进入到情节中,而成人却要精确理解,便进入到词词翻译中。 3. 专注力要好。 专注力好,才能流畅的摸索事物的脉络和逻辑关系。 破坏专注力的因素有以下两条: 第一,孩子的汉语翻译习惯严重。例如当孩子在看故事视频的时候,若总想翻译,注意力就无法集中在情节脉络上,也无法被故事吸引。于是表现出坐不住、看不进去等状态。 第二,属于大众对教育认知的范畴:大多数人对教育的认知只是局限于学零散的各种知识,例如各种公式、背古诗、背单词、学语法、背汉字、记忆五线谱、记忆舞蹈动作等等。忽略了孩子对整体事物逻辑关系的串联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培养。长此以往,人只会擅长死记硬背、而逻辑思维能力孱弱。这种人的学习能力肯定会很差,而且很难弥补。
LILY是要用母语习得法去习得英语的,习得能力强的状态是怎样的呢? 刚入学的孩子看新课视频及听随堂录音的时候会被吸引、也很专注,测评成绩在60-70分左右,做题比较流畅。这说明孩子在练习“习得”。但我们最怕的就是刚入学的孩子测评成绩一上来就是90-100分,选择答案时非常紧张,做题很慢,看新课视频的兴趣不太高,这说明孩子在精确理解、在翻译。 “习得”就如同一匹黑马,刚开始慢,一旦入门,那就是飞速奔腾,超越能力极强。“学得”刚开始看似学得挺多、成绩挺好,但会变成蜗牛,进步极度缓慢,甚至会让人烦躁,停滞不前。所以明智的家长一定要为孩子们选好大方向,之后,严格按照LILY的习得法去引导、鼓励孩子,那么您的孩子将成为一匹奔腾在英语世界的黑马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