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有家长在LILY英语班级群中反馈:王后变成老巫婆(电影白雪公主)的情节画面太恐怖了,不要让孩子看到!
之前也有家长表示过同样的担心~比如LILY有一个漫画版的故事讲述的是:一个小朋友梦见老师变成鳄鱼了,攻击小朋友,咬掉了一条胳膊。部分家长直呼这太可怕了!怎么可以让孩子看这样的画面呢? 那么关于这个问题,今天我们就好好谈一谈吧! 儿童题材应该按国界区分吗?
《白雪公主》、《怪诞小镇》、《精灵旅社》等等,都是美国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片,难道只有美国的孩子适合看这样的题材吗? 而且国际上许多非常著名的儿童作家最擅长的就是幻想和惊险手法,比如R.L.斯坦的《鸡皮疙瘩系列》,有古怪的老房子、有阴森森的画面描述、有怪物、有鬼等等~这在中国家长看来,成年人阅读都会觉得很可怕,怎么可能适合孩子呢?
但是在美国这套小说却成为了孩子们阅读的入门的书籍。如果美国的孩子不爱读书,老师就会循循善诱的告诉孩子们去读《鸡皮疙瘩系列》,因为这套书既惊险又刺激,好奇心就会让孩子们一本一本地读下去。这样孩子们就习得了大量的英文文字。
不仅书籍千奇百怪,美国的课堂也是脑洞大开的,Lily毕业生Ann在美国上过非常难忘的一堂课: 老师在课堂上讲:“假如有带**的歹徒冲到了学校,我们该怎么办呢?”老师讲的绘声绘色、令人恐慌。但是孩子们并没有被吓得战战兢兢、无法思考,相反,每个孩子都在琢磨该如何解决问题?如何防护好自己? 这些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是匪夷所思的,很多Lily毕业生去了美国之后感到很新奇、很刺激。Ann就曾在万圣节被高年级的孩子带到鬼屋之后吓得惊叫连连。 随着年纪的增长,孩子们的内心需要强大起来
一个健全的人应该具备三大要素:健康的身体、聪慧的头脑、强大的内心。这三大要素要靠教育来实现。这也是考量教育是否以人为本的标准。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,提起美国,我们首先想到的是“冒险精神”。所谓“冒险精神”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强大的内心。那么他们是如何培养的呢?首先一定要从童年开始训练,通过阅读书籍、课堂的话题、观看的影片、童子军等极具冒险主义色彩的题材及活动,来让孩子们一次一次地突破自我,变得勇敢坚强。当孩子们长大后,就会从容地去面对这个纷繁的世界。正是这些宝贵的童年阅历,造就了孩子们强大的内心世界,然而这些在我们家长的眼里,却是谈虎色变的“恐怖元素”。
如果不具备强大的内心,孩子们会变成什么样呢? 家长有时间可以去看一部电影,叫做《疯狂原始人》。里面的穴居人认为洞穴外满是危险,于是他们拒绝新事物,从而固步自封,不敢跨出洞穴一步。 他们严格执行刻在岩壁上的规矩:“新的是坏的,好奇是坏的,晚上出门是坏的,一句话,好玩的都是坏的”。逐渐地他们就变成了没有思想的傀儡,他们的人生可以随便被别人安排。归其根本就是怕!怕!怕!他们的内心太脆弱了!当人失去了胆量和魄力,会变得唯唯诺诺,越来越迂腐!
小编又想到《黑镜》中有一集,剧中的妈妈为了保护孩子杜绝一切暴力、血腥的画面,为孩子的大脑中植入了芯片,只要孩子遇到任何不好的场景都会自动变成马赛克。但是随着孩子长大,他变得痛苦、疯狂,越来越叛逆,自残、甚至殴打妈妈......最终,妈妈的偏执保护却一手酿成了悲剧。 所以说,过度保护恰恰是对孩子的伤害,因为你剥夺了他探索世界的好奇心,也剥夺了他具备勇气的机会。我们做父母的其实只做了一些表面的功课,例如让孩子吃得好、睡得好、有个健康的身体,但往往忽略了孩子们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——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。
还有从习得英语来说,如果给孩子输入的内容都是平淡、寡味,孩子不太感兴趣的,那么水平的提升速度很慢。如果我天天用英语给孩子讲《四书五经》、《唐诗宋词》,孩子可能都不来了。 当然LILY英语给孩子们讲的故事都是严格挑选的,不会过度。家长们可以把稍稍有些刺激的内容看作是一个有益的训练——提起孩子的好奇心、训练他们的胆量,同时习得英语。 最后,小编送给家长们一点点小建议:如果孩子害怕某些情节,家长要告诉孩子:“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。”当孩子心中有了邪不胜正的信念,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勇敢。
|